模拟城市中文网

 找回密码
 入住
搜索
查看: 3489|回复: 6

(更新完成)首次做插件的一些心得&经验—给有志初学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明下:此文献给有志自作插件并分享的初学同学们,进阶同学们看到太简单的不要笑哈
      首先我还是非常高兴,经历这10来天的时间,我从无到有完成了自己第一次插件的制作的经历,同时学习到了不少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应某位同学邀请,我整理了一下这段时间的思路,发上来分享,供大家讨论~~~~
      嗯,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起头,我就用数字一点一点展开思路吧~~~~
1,思想的准备:呃...请允许我再一次郑重强调下这一点...反正从我的角度说,还是很重要的,必须意志坚定,作风顽强(河蟹语言-__________-。。。不过做插件有时真的很没头绪,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未经沙场的新手同学们,真的常有放弃的想法,这是一个关口,过去就成了,过不去就烂尾了)
另外最好是非常喜欢你要做的东西^^这叫动力,没动力就干不下去料~~~~

2,论坛支持的准备:这个标题的解释是,要多看看此论坛中相关板块的大量文章,有不少相当重要的东西,甚至常让你在绝望中发现希望^^当然也还有置顶帖中“流程类”文章,流程参考作用是非常大的~~~(非常感谢一些同学以前的讨论,比如天唐永、jackxu等,我记住这些ID料^^)

3,做模型用软件的准备:
软件我用3Dsmax8+Vray渲染器。
3dsmax8是我们用来做模型的主平台,Vray是3dsmax最优秀的渲染器插件~~~不用管你现在懂不懂,都要下来并安装好(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关于3Dsmax8:首先不要迷信新版本,就用3dsmax8。3dsmax9和2010和我们要用到的很多插件工具兼容不良,不要用。
然后3Dsmax8要用英文版的(同样是兼容问题,必须英文版),如果英文不好的同学,我的解决方案是在两台电脑中分别安装中文版和英文版(前提:你有两台电脑),用中文版的做好模型再放到英文版进行下面的导入SC4工作。
3Dsmax8下载:开迅雷,搜狗搜下载就好了,有一个英文SP2免安装版的,推荐下载。
vray:我必须强烈推荐Vray,非常棒的渲染器插件(主要是效果极好),一定下,以后代替3ds8默认的渲染器使用。下载同样去搜狗搜“vray1.5”下载就行了

4,过程中必须要看的一篇文章:http://www.simcity.cn/thread-26935-1-1.html(这就是我前面说的“流程类”文章了)

5,除3dsmax外,整个过程中需要的各类软件(按顺序我又给排了一遍):
BAT4maxV2: http://www.simcity.cn/thread-17048-1-1.html
Gmax1.2: http://www.simcity.cn/thread-9911-1-1.html
SC4BATInstaller (BATtool): http://www.simcity.cn/thread-10748-1-1.html(一个问题及解决方案:此软件是Gmax的插件,先装gmax再装它,安装后,再开gmax的话,就用它在桌面产生的其中一个图标"SC4 B.A.T.”打开,不过随后我遇到了一个错误【忘了叫什么了,开头是GMAXLOC什么什么的,大意是缺少什么东西,在控制面板-系统-高级系统设置-环境变量中,新建-“变量名”为GMAXLOC,“变量值”为Gmax安装的根目录【如,X:gmax】,确定就ok了】)
下面其他软件就按那篇流程文章下面要用的软件装吧~~~模型导入步骤主要是这三个软件了

这些准备工作OK了,下面我就开始大概介绍下我用3Dsmax8做“津塔”时的一些心得&经验料~~~~~~~~~欢迎关注~~~~

用3Dsmax8制作“津塔”~~~
1,照片&计划:做现实的一个东西,必须要有它的一些基本资料和照片,这样就好安排计划了
2,教程:不管怎么说,完全没有3dsmax基础的话...还是需要简单了解一下3dsmax这个软件...市面上有不少书籍有售~~~寻找带“入门”这类字样的书籍...稍微看看
3,然后在教程中也要熟悉几个基本的命令:比如车削,放样,克隆,晶格,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缩放,移动...用它们做几样简单东西~~比如苹果香蕉灯笼什么的...
熟悉3Dsmax的界面,了解前、顶、侧、透4个视角的意思,在自定义中修改单位为“毫米”(做建筑一般单位都是用毫米)

4,以天津塔为例,说明下这个模型的的几个组成部分(其实也就是你未来要做的建筑需要做到的部分)

全楼在vray渲染下的图片


这是全楼在“前视角”下的图片


全楼分解(前视角)

透视角下让我们看看这都是什么

下面我就要说一些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模型,看似一些地方比较“复杂”,实际上也是从很简单的多边形做成的。实际上,全楼的构成部分只有三个:1,楼体模型(各式各样的多边形做成,属于3dsmax中的建模知识)2,灯光布置(添加各种灯光【平行光灯、聚光灯、泛光灯等等】,属于3dsmax中的渲染知识)3,材质(实际上就是3dsmax中按"m”键弹出材质窗口,为之前楼体模型各部分添加材质,让其拥有各种色彩团案抑或光反射折射的效果等,属于3dsmax中的渲染知识)

然后,我打算介绍几个我认为值得说的在物体建模中的可参考的地方,供各位参考~~~

一,做更多需要的多边形,就要学会用“转换为可编辑多边形”如下图:


二,用活“缩放”
虽然缩放并不能作为更多依靠数值判断的超级精确建模中可行的有效手段,但我们用足够了!而且和前面的“可编辑多边形”配合使用,会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 ,具体如下图:







三,“克隆”与“晶格”的活用~~~制作窗户&整体玻璃幕墙:
如下图~~~




~~~~~~~~~~~~~~~~~~~~~~~~~~~~~~~~~~~~~~~~~~~~~~~~~~~~~
现在想来,整个这一次3d制作过程,基本上就是靠很多这样的东西坐下来的~~~
其实还有很多建模技巧,适用于做更多的东西,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基础后,进一步挖掘,同样,做一个东西也有不同的方法~~~我们要选择最省力的办法~~~所以~~

四,要善于思考下这些模型是怎么做的,在各种教程中搜寻对自己有用的建模技巧~~~然后,要有创造精神~~~
同学们记住~~~3d模型只是模型,在sc4中看就能看到那些东西,所以,我们不用想什么物理特性之类的东西(当然,多研究下建筑结构绝对还是建模的极大法宝),我们做出那些东西,把它们“摆”在3D空间的不同位置,赋予不同材质和灯光~~~~模型制作这一步~~~就成了~~~在SC4中看,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或插件了^^

做完模型后~~就可参照前面那个“流程”贴去慢慢导出了~~~~~~~

五,这点补充一下,就是导出的模型大小问题~~~~
我曾遇到过模型导出渲染时,模型卡在1X%然后失去响应的问题~~~~~这是因为模型太大了...虽然在系统单位中我们设定的是毫米(那是为了更精确),但是做的时候我都是按物体实际状态的“米”单位来建模的,结果,模型导不出来了。
SC4中模型虽然有真实的以“米”为单位的长宽高,但换到在3dsmax里建模就只能相应以“毫米”为单位了~~~~~一句话就是把3dsmax中的“10毫米”看成SC4中的“米”来做模型~~~

六,关于加灯光,和材质的做法~~~~我也是个初学者,说实在的,在“津塔”中我占了很大的便宜~~~~(通体玻璃幕墙+金属材质的框架,无论是做起来还是加灯光都容易做的很)~~~自认为发言权不太大,建议各位同学买本3dsmax “渲染”方面的书~~~在网上找一些相关材质的制作方法或一些好的现成材质下载~~~然后来用~~~

想到这些,那就先写这些了~~~欢迎诸位新老同学交流^^

对我写过东西仍有疑问的同学,下面跟帖问
对我写的东西有更好的方案解决的同学,下面跟帖说

总之,一起讨论。

[ 本帖最后由 ABITsa 于 2009-8-25 00:0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住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天唐永thianz + 2 热心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8-23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有此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研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杰克徐路过......
话说我只是流程熟悉些
建模方面跟LZ不能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不用客气~~~没有问题与讨论...我都不知道都多少问题解决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8-24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谨代表三叶重工发来核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天就做好一个插件了,好厉害~

我一般做一个要10个月~

其实就是因为意志不坚定,所以中途总会阶段性放弃,并由此停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模拟城市中文网

GMT+8, 2024-11-18 18:18 , Processed in 0.0299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