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城市中文网

 找回密码
 入住
搜索
查看: 4466|回复: 15

心得:螺旋布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6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针 于 2015-7-16 17:29 编辑

在各位前辈的指点下,和我流连于贴吧和论坛的钻研下……
废寝忘食的沉迷了半个月SC4后(每天玩到早上6、7点),开发出了这样一个螺旋状布局,版本豪华版。

起始RCI由临城催动,本城目标只发展高商和高科。但所有住宅和工作岗位都由本城提供,也就是本城人和本城工作岗位对应,不出城务工也不招揽临城劳力,可独立存在。
4顶级商业楼配1顶级高住、6中住、1低住的配比。

这是一块螺旋布局部分,高速公路围住的为39×39的方块,128中地图正好可放下9块,每块约13万人。扣除奖励建筑和电厂、垃圾处理等,勉强能放8块。

布局:

螺旋中心为9×9空地,我放了3医院2大型小学1消防1警局,效果刚够,空地也基本用完了,感觉似乎是小了点,一些增加地价和商业意愿奖励建筑的没法放这里。但是为了限制方块的面积在39×39以内(最多40×40,否则一排放不了3个了),一时也没法增加。
断路两头各是一个公交站,并排两个住宅之间,还有住宅和商业楼之间也有一公交站。其余空地是网球场不表。用高速围起来是利用了住宅不能直接开车上高速,但公交站可以上这一点,省去了外圈还得用一轮网球场来隔离。

随便点一个华佗,可见交通上主干道客流极高。实际所有商业楼的客流都是高。

住宅贴着高速也不能上去,但公交可以,走完高速还是走螺旋主干道。


自给自足后的通勤时间


个人我还是比较满意这个布局,在奖励建筑基本全建的情况下,只用一块就盈利近4000,接下来还有6、7块因为已经不用多花钱在奖励建筑,盈利应该非常可观。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1、某些热门地区的公交站爆炸了(比如左下角4个并排商业楼最右边这个的右边那个公交站,有时超员500%),导致使用此公交站的高收入住宅(5000人的安格分售)容易不满交通,平均通勤时间才不到20分钟,我是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满。
2、犯罪率不知为什么特别高,造成高商高住容易灰,交通再不好甚至有时会黑。补充警局和教育后有改善,一般不灰了。
3、是否应该补充地铁作为交通手段?通勤时间来看应该是不用,但那些高住宅又经常不爽交通,他们去哪个公交站又不完全是能计划的,建个地铁他不用或者用爆了也是白搭……
4、交通噪音高,有少量污染,其实隔离区大一点噪音就不高了,但为了在39×39之内,只能离路不远了。
5、主干道利用效率并没有到最高,因为不是全段主干道的两边都是商业楼,但为了达到正确的配比,4个顶级商业楼配8个住宅楼,也没需要那么多商业楼了。
6、中心功能区偏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入住

x
发表于 2015-7-16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规划方法完全失真,你是真真正正的游戏党,造景党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针 于 2015-7-16 17:33 编辑
AH-64 发表于 2015-7-16 16:02
。。。。。。。。。。。。楼主,这规划方法完全失真,你是真真正正的游戏党,造景党飘过...... ...

这个,饭要一口一口吃嘛。我要先掌握人口、工作和经济的同步发展。
做到发展的极限,然后再去研究造景。
另外要说完全失真也不算吧,北上广的繁华区街面商业楼背后都是城中村啊,其实跟我这路子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城中村质量比较高。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年头能有人玩经营流已经很难得了,祝楼主能够在建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针 发表于 2015-7-16 17:25
这个,饭要一口一口吃嘛。我要先掌握人口、工作和经济的同步发展。
做到发展的极限,然后再去研究造景。
...

不是,满城尽是断头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6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星夜 发表于 2015-7-16 19:49
这年头能有人玩经营流已经很难得了,祝楼主能够在建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吧~ ...

朋友们都说我玩的游戏真无聊,其实我好想上去抽他们嘴巴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AH-64 发表于 2015-7-16 21:45
不是,满城尽是断头路.....

也没啥不正常的,广州城中村基本走车都是不能,都得出来公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针 发表于 2015-7-17 00:36
也没啥不正常的,广州城中村基本走车都是不能,都得出来公车

城中村大街一般也就2~4米宽,巷子2~2.5米宽。

我家门前的巷子撑死也就2.7米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9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针 发表于 2015-7-17 00:36
也没啥不正常的,广州城中村基本走车都是不能,都得出来公车

我的妈啊,小城市的人完全不能脑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高密度的设计,犯罪问题应该是无解的。
商业和住宅混合,很难同时解决噪音和客流量问题。建议商业和住宅各在一边,中间留四五格放学校医院啥的,住宅区用地铁,商业区用单轨,可以同时解决住宅区的噪音和商业区的客流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whirlwind12345 发表于 2015-7-22 21:48
这么高密度的设计,犯罪问题应该是无解的。
商业和住宅混合,很难同时解决噪音和客流量问题。建议商业和住 ...

听起来有道理,我试试,按照大致上住宅2:商业1的比例,需要一个汇聚人流的过程,单轨够用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whirlwind12345 发表于 2015-7-22 21:48
这么高密度的设计,犯罪问题应该是无解的。
商业和住宅混合,很难同时解决噪音和客流量问题。建议商业和住 ...

不对呀哥们,单轨没客流啊,高架铁路好像才有,不过可以用地铁高价转乘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针 发表于 2015-7-23 16:21
不对呀哥们,单轨没客流啊,高架铁路好像才有,不过可以用地铁高价转乘站 ...

单轨有客流,高架没有。
单轨就算堵到红也不减速,注意地铁线路之间不要交汇,把客流分散到不同的单轨车站上去。
算住商比例不要用楼的数量,用实际容量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针 于 2015-7-25 02:58 编辑
whirlwind12345 发表于 2015-7-24 22:06
单轨有客流,高架没有。
单轨就算堵到红也不减速,注意地铁线路之间不要交汇,把客流分散到不同的单轨车 ...

注意地铁线路之间不要交汇,把客流分散到不同的单轨车站上去。
算住商比例不要用楼的数量,用实际容量比较好。

这两点我明白,经过您的指点效果也是不错。提高了密度并且仍然提高了交通效率和环境。

住商2:1是指顶级楼的情况下,大致比例是4个高商需要1高住、6中住、1低住,我说2:1主要指的是楼数(当然如果高商全是赫特,那3个就能供8个住宅)。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地铁也无法完全不交汇,因为一个低住的居民需要到4个高商去上班,居民区的半数地铁站还有商业区的终端站基本每个还是要容纳两栋楼的通勤。不过通勤已经很好了,只有16~20之间。

不过实测好像真是高架才有客流……查阅老帖也说是高架有。

另外顺道求问铁路怎么用……如果用货运火车站,还得用公路把货运聚集到火车站,那干嘛不干脆用公路出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irlwind12345 于 2015-7-25 10:13 编辑
铁针 发表于 2015-7-25 02:57
注意地铁线路之间不要交汇,把客流分散到不同的单轨车站上去。
算住商比例不要用楼的数量,用实际容量比较 ...

置顶那贴作者用的是尖峰时刻,豪华版的单轨是有客流的。见http://www.simcity.cn/thread-45824-1-209.html

只要充当出口的那个工业建筑紧挨着铁路,就可以直接把货物装上铁路,用不着货运车站。



编辑:应该是豪华版单轨和高架都有客流,我前面帖子里说的也不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是一个极限城的排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模拟城市中文网

GMT+8, 2024-5-3 18:43 , Processed in 0.0438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