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日有板友問起小弟在"溪谷鐵路"中如何為列車排圖,事實上小弟沒有使用任何排圖軟件,而是使用一種比較特別的方式排圖,對於新入門者比較適用.唯獨試驗運行圖需要較多的時間.
原始短讯:请问你几个问题
溪谷的帖子还更新吗?
溪谷你用了Oudia来规划时刻表吗?是不是不同时速的用时都要用时刻表精灵先模拟一遍再排图?500系与通勤的混跑是怎么的一个思路呢?特别是跨线车“南北-东西高速”等等。
你是铁路专业人员吗?
谢谢。
你好:
基於工作關係,溪谷的帖子我不會再更新了,除非我真的很閒.我沒有使用任何軟件排圖,而是使用腦海中的一種感覺去排,很難表達具體的情況是怎樣...不過也試試說一下:
一個鐵路系統如果是有快慢車混跑,一定是快車先出發,慢車接著跑,所以排圖一定是先排快車的圖,再排慢車的圖.所以說500系和通勤混跑,一定是先排500系的圖,之後到特急車,最後才是通勤車.通勤車的圖也一定是經常在車站待避快車,旅速最慢的.因此也要在車站多建待避線.你也會看到溪谷鐵路車站有大量的待避線和越行的情況.
另外注意車底的使用率,先定好列車要行走的路線,再測試列車的行駛時間,
比如說,路線有A-B-C-D-E三站
我定了列車的行走路線為:
特急:A-E一站直達
快速:A-C-E中停一站
普通:A-B-C-D-E各站停車
那麼,我訂的發車時間就會為:
特急: 每時00分發車
快速: 每時10分發車
普通: 每時20分發車
剛剛開始的時候,使用自己喜歡的車輛,但儘量按等級選擇車輛,例如:
特急: 100公里級特急動車組
快速: 90公里級通勤動車組
普通: 80公里級通勤動車組
之後把除總站外的其他車站都設為"停車一分鐘"
再觀察行車情況,看看會否出現一些基本問題,比如說錯入軌道,追尾等等
沒問題之後,再觀察車底的使用率,我們都追求高使用率,以節省車底數目和增加利潤
那麼,什麼叫高使用率呢?又回到上文的例子:
經過測試之後,"特急列車"的行車時間為:
A(0:00發)->E(0:27到,0:28發)->A(0:56到)
那麼這特急列車便是高使用率,因為在下一小時的00分又可以套跑下一車次,在A站的停車時間只為4分鐘,節省了到發線佔用時間
而"快速列車"的行車時間為:
A(0:10發)->C(0:30到,0:31發)->E(0:51到,0:52發)->C(1:12到,1:13發)->A(1:33到)
那麼這快速列車便是低使用率,因為在下一小時的00分才可以套跑下一車次,,在A站的停車時間為37分鐘,浪費了到發線佔用時間近半小時,解決方法有二,就是使用更快速的列車,比如說120公里級通勤動車組,或是使用一列更慢的列車,比如說50公里級通勤動車組.
普通車的情況也一樣,不再詳述.
最後說說班次的問題,上文例子中,我希望每種列車的班次均為一小時一班,那麼每種模式的用車數目就是:
特急列車: 一列
(因為列車可在一小時內回到起點站,再立即套跑下一車次,因此只需一列列車)
快速列車: 兩列
(因為列車需要1小時23分回到起點站,再等待37分鐘才能套跑下一車次,因此需要兩列列車)
這也是為什麼鐵路迷圈子中很多人責罵現任鐵路部長的原因,高鐵降速令列車利用率減少,而列車的使用量增加了,需要更多動車組才能維持以往的運力.
我不是什麼鐵路職工或專業人員,只是一個對鐵路系統有興趣的人,歡迎再次交流 |
|